今年74岁的刘振广,是河北唐山滦南县人。他是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唐山滦南县的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被称为“冀东文艺三枝花”(以下简称“三枝花”)。刘振广对“三枝花”情有独钟,身为作家的他,用心、用笔、用情来讴歌“三枝花”,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让“三枝花”日益根深叶茂,色艳果丰。
年至年,滦南中华文化促进会编纂“冀东文艺三枝花丛书”和“滦南传统文化丛书”。刘振广的任务是负责主编《皮影戏在滦南》和《滦南大鼓艺人》两卷,为滦南县古往今来所有的影匠和大鼓艺人、皮影社和大鼓团体立传。在此基础上,他还以编委身份参与评剧卷的编审。
评剧、皮影、乐亭大鼓三种艺术形式,有百余年的发展史,有门类繁多的剧本、角色、服饰、道具。每一位艺人身段、功法、唱腔、念白也是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刘振广的任务,就是从乱如麻的事件中理出头绪,将支离破碎的民间传说、散言杂记编辑成章,为“三枝花”正本清源,为民间艺术团体、剧社正名,为杰出的艺人、匠人立传。
接手这项工作后,刘振广除了感到无尚的光荣,同时还有了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编书的日子里,他天天伏案查资料、阅来稿、校样本……他家的灯光亮的最早,熄的最晚。每天凌晨3点,刘振广就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因此,小区的居民们都笑谈:“老刘天天后半夜给我们站岗。”
主编图书时,刘振广有了一个“怪”毛病——时不时召集人开会。为全面准确地搜集历史上“三枝花”在滦南县各地的故事以及知名匠人的情况,他从各乡镇遴选了一批作者,就近开展调查,除了给他们下达搜集任务、指定采访对象、整理文稿外,还要定期组织他们学习培训。因此,刘振广召集的“会”就多了起来。
不仅安排他人收集整理资料,刘振广还亲自下乡采访。年初秋的一天,刘振广下乡途中被雨淋湿,感冒发烧,回到家后四肢无力,茶饭不思。正当医院时,电话突然响了起来,一位基层作者告诉他,一位在东北居住的老艺人回乡省亲,时间只有两天。听到这个消息,病榻上的刘振广像服了特效药一样,一骨碌爬了起来,就要下乡采访。“你忘记你是个病号了?”老伴阻止。“好啦,没事啦!”老伴伸手一摸,额头果然不那么热了。“任务来了,你的精神头就足了,啥病也没了。”老伴报以理解的笑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刘振广潜心研究家乡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推动了地方文化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地方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他主编的《皮影戏在滦南》年3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滦南大鼓艺人》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近年来,他又以“三枝花”为主题,撰写了大量散文、随笔、人物传记、报告文学,在全国各地几十家报刊上发表。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运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