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间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m.39.net/pf/a_g9veef3.html沿海强县,魅力滦南
9月27日,滦南县委宣传部举行第三场“迎国庆70周年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人社局就滦南县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文化事业和劳动力就业取得的巨大成绩进行了新闻发布。滦南发布、网信滦南、滦南电视台等媒体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滦南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
近年来,滦南县以扎实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契机,先后出台了《滦南县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制定公布了《滦南县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推进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全面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建设全面完善
滦南县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纪念馆、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设施建设,构建了公共文化设施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服务便捷的县、镇、村三级网络格局,并全部实现免费开放,中央和本级财政免费开放补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各馆(站)服务内容公示公开,并采取“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群众可根据需求对开展的服务进行选择,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县级两馆设施齐全建设达标。目前已建成18个图书馆分馆和17个文化馆分馆,覆盖全县17个乡镇(街道),并完成两馆总分馆制建设。投资38.9万元建成的滦南县移动图书馆已上线运行。扎实推进边疆万里数字长廊建设,为全县17个基层服务点(含边防哨所、文化驿站)配发了公共文化一体机、网络电视互动终端等设备。确定扒齿港镇黄家河村、东黄坨镇梁各庄村、马城镇马城村3个文化共享工程专题资源“进村入户”服务点,通过中国文化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将文化共享工程专题资源传播到基层。
滦南县图书馆是国家二级馆,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主馆建筑面积平方米,总分馆藏书共46.4万册,馆内设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滦南县支中心、图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资料室、政务信息公开查询等服务窗口。
滦南县文化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平方米,设青少年活动室、影音工作室、老年活动中心等,组织开展原创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对外文化交流、送文化下乡演出、文化队伍辅导、“冀东文艺三枝花”进校园等惠民活动。
基层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部达标。年,全县17个镇(街道)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全部新建、改建综合文化站,目前,17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完成对标自查提升,全部达到㎡以上且独立设置,达到国家二级站标准,达标率%。
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日趋规范。全县个行政村、18个社区全部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个行政村、13个社区建有建筑面积达到平米以上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于一体“五个一”建设标准的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占全部行政村(社区)的56%。
文化惠民工程强势推进
滦南县委、县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断推动了县域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滦南县图书馆长年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对基层图书室(图书分馆)管理员进行现场业务辅导活动。同时深入基层调查公共文化资源共享运行现状,持续开展移动图书馆的宣传推介活动,年内面对不同群体开展了“数图推广工程创新服务”讲座、“公共数字文化推广”讲座、“数图推广工程数字阅读服务推广”讲座、“暑假青少年快乐阅读”讲座、“家庭教育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讲座等公益活动8次。
滦南县文化馆充分发挥文化阵地职能,组织专业人员及各级各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老艺人深入农村、社区、学校逐级开展培训,为基层培养一批相对稳定、专业水平较高的文艺骨干。面向全县文艺爱好者组织开展公益性讲座23次;举办大型图文展览6次;组织开展春节、“五一”劳动节、“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共筑中国梦”大型文艺汇演活动,组织开展滦南县年秧歌进城展演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19场,“百场乐亭大鼓进乡村”活动场,“百场皮影进乡村”活动场,滦南县“精准扶贫非遗同行”暨“七进”演出系列活动34场,全年送文艺演出截至目前累计演出场次。
17个镇综合文化站充分利用文化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辅导培训及文体活动,先后6次举办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唱段及表演技巧培训,年内各镇组织开展秧歌表演、评剧票友交流展演、乐亭大鼓进乡村巡演、皮影进乡村巡演、民间文艺团体汇演、全民健身日活动、农村基层辅导基地交流演出等文体活动16次。
各行政村(社区)建有文化艺术团、广场舞队、秧歌队等稳定群文团体,在重要传统节日和农闲期间利用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组织本村群众开展秧歌表演、跳广场舞等文化活动。为重点扶持的10个“三枝花”民间文艺团体配发了音响、板鼓等文艺器材,组织专业人员及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到民间文艺团体开展文艺辅导工作。
文艺精品生产推出新成果
全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交流。以潘秀荣事迹为题材创排的大型现代评剧《爱洒夕阳》亮相第十一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并荣获第十三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创排的传统评剧剧目《费姐》、《绣鞋记》参加“乐享河北非遗遇上春节”暨优秀传统评剧剧目展演活动;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靳派乐亭大鼓第三代传承人何建春,携乐亭大鼓传统剧目《双锁山》亮相第三届中国浙江全国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专家示范专场演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魏晓英携乐亭大鼓《双锁山》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曲艺研培成果京津冀巡回演出;以讴歌新时代为主题,创编了乐亭大鼓《化茧成谍展辉煌》、《劳动最光荣》等多部作品。
努力开创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
滦南县积极服务县域城镇化建设、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农民增收、打造滦南特色品牌,开创就业创业新局面。
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创省市一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滦南县加强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从体系、制度、能力入手,努力实现劳动就业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打造省市一流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强化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建立了县、镇、村、职业中介机构四个层面的就业服务网络;制定严格的服务标准;通过加强场地建设、合理配置设备、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强化与用人单位勾通协调、设立信息联络员等方式,提高服务能力。
强化县域劳动就业配套政策及管理制度建设。出台符合县域发展情况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公益性岗位开发援助制度、城乡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标准、社会培训机构管理制度、创业帮扶制度等县域劳动就业服务相关政策文件,使县域就业服务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强化劳动就业服务任务职能管理。依据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在上级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基础上,立足全县,研究制定符合县域实际的城乡劳动力就业再就业职责任务考核体系,确保公共就业服务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强化落实劳动力就业失业指标统计职能;强化落实失业预警职能;强化落实上级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
拓展城乡就业渠道,做大做强县域劳务经济
坚持深入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不断扩大县外劳务市场。强化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发挥区位优势,持续扩大滦南县在津唐曹地区的劳务市场份额。利用滦南地处渤海北岸唐山湾四点一带核心,环拥曹妃甸的区位优势,依据县内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津唐曹”等周边经济集聚中心企业用工需求制定输出就业规划。
坚持开展县域城镇化建设用工服务,促进城乡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县劳动就业服务局与唐山百大集团协调,为唐百集团滦南店提供用工服务,储备人员多人;为城市公交、交通协勤、卫生清洁等行业招聘人员,使余名就业困难人员找到了就业岗位。
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采取公益性岗位援助、社会保险补贴鼓励自主就业、职业介绍补贴推荐就业、岗位补贴鼓励企业接纳就业、培训补贴提高求职者技能等方式,开展个性化就业服务,积极促进就业困难群体的充分就业。截止到目前,已有1万余人享受了就业援助政策,年利用上级就业专项资金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运用管理合理规范,排在全市前列。滦南县四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称号。
坚持创业培训和帮扶,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于年10月和年9月先后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和创业指导中心,采取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介、及时主动为自主创业人员提供贷款服务、协调工商税务系统简化创业手续、优先帮助招纳工人等系列措施,开展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担保、后期跟踪服务等一条龙创业帮扶工程。确保贷款发放及时。由于帮扶措施到位,参加创业培训、享受小额贷款扶助政策的自主创业人员数量逐年增加。
发挥劳务品牌优势,扩大滦南就业工作域外影响
滦南县推出的“冀东奔城新人”劳务品牌先后获得“河北省十大劳务品牌”和“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称号。先后承担了“河北省农村就业示范县”“唐山市农民进城就业无障碍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县”等试点任务。
以务工人员良好的就业素质和政府一流的跟踪服务管理赢得京津冀劳务市场的认可。与曹妃甸、天津等地用工单位分别签订定向、订单、入企培训协议,在县内各培训基地开设天车工、指车工、叉车工、煤矿采掘工等十几个专业,确保每个务工人员都能得到指导性和技能性培训,并经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质量技术监督局考试合格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及操作证书,确保持证上岗。在职介过程中严格遵守“四不原则”:务工人员不经培训不输出就业,工资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不推荐就业,企业不签劳动合同不提供用工服务,供需双方违背劳动法不提供职介服务。通过在用人单位建立党支部、派驻工作人员、定期慰问等形式,加强务工人员管理。目前,滦南县已先后在曹妃甸沪航预制厂、曹妃甸京唐钢铁公司、开滦集团范各庄矿等企业成立了务工人员流动党支部,利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工作、生活、权益保障服务。
加强推介,持续扩大“冀东奔城新人”劳务品牌影响。为了确保品牌商标权限,滦南县在7年11月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出了注册申请,于年6月28日正式获得国家商标总局颁发的商标证书。为保持劳务品牌旺盛的生命力,滦南县积极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查,动态掌握县内人力资源情况,通过培训,确保充足的技能人才供应。强化跟踪服务,保证良好的市场信誉。利用多种方式有效推介。制作了劳务品牌宣传片,为每一位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品牌宣传卡,统一着穿带“冀东奔城新人”标记的文化衫,制作了品牌宣传册,并参加北京、天津、郑州、石家庄等地大型人力资源洽谈会,不断劳务品牌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