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山2023年2月份第一期周文明标兵 [复制链接]

1#
那家医院制白癜风好 http://www.xftobacco.com/

日前,唐山市“文明标兵”评选发布组委会办公室公布了年2月份第一期“周文明标兵”名单。他们是:

2月份第一期“周文明标兵”事迹

1

李立宏,唐山市城发集团自来水公司发展规划处二供管理科工程师。他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推动全市二次供水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在远程监控中心建设期间,他每天坚守现场,严把技术难关,实现了省内首家二次供水调度的生产运行、视频监控、安全监管系统同步整合。他利用大数据深度挖掘、自主创新了“曲线吻合度”算法,可实现加压管线爆漏预警,准确预判了30处管线暗漏,估算月减少经济损失12万元。由他编写的“水箱进水智能流量控制程序”可达到错峰加水、平衡压力的效果,已成功解决了多个小区水压波动的难题。在去年的大暴雨中,他带领同仁奔波在多个被淹的地下二供泵房之间,为高层居民用水安全倾心尽力。

2

葛春燕,路南区尚明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她以民情直播“云课堂”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构建出便捷高效的社区管理和民生服务新方式。“身虽远声相近”,在不同地方却能面对面共上一节课,这种打破社区教育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能让居民学习视野更开阔、互动交流更广泛。葛春燕推出的“党课直播间”“邻里课堂”“反诈直播课”等系列“云学习”,受益群众多人。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葛春燕还请来属地派出所民警共同开设主题云课堂,通过线上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了辖区居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作为宣讲人,葛春燕充分利用身边小事,用通俗的语言、创新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崭新的为民服务之路。

3

董少瑜,唐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副队长、二级警督。她所在的岗位担负着唐山港京唐港区4个港池、36个对外开放泊位的出入境船舶、人员检查监护等重要任务。董少瑜在边检一线总结提炼出了以核查录入要点、旅客疑点、询问重点行程为核心的“三点一线”查验法,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丰富处置经验织密了唐山港口岸的“安全网”。在边检工作中,她积极落实手续办理“只跑一次”、中国公民候检不超30分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等便民服务举措,多次开通“绿色通道”救助受困船舶和伤病船员,及时推出警企互动“云服务”等11项便利措施,真正做到了将服务前移,实现了一站式办理和零距离服务。

4

李忻原,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教师。从李忻原的祖父开始,家中三代都从事教育事业,秉承家风传承,李忻原一直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原创绘本《长征路上》在省市获奖。工作中她凭借自己的美术专长,在园领导的安排部署下,带领同事们高质量完成了班级以及楼道的环境创设。在那段时间,不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时刻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甚至在手术后,她放弃了休养,以便尽早能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她热心公益事业,曾为甘肃山区捐赠旧衣物,加入“青丝行动”为癌症患者捐赠头发做假发等活动,始终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态度,用生活中的点滴激励着孩子们成长。

5

李玉新,唐山市委党校后勤处副处长、信息技术处副处长。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启动市委党校迁建项目以来,李玉新始终坚持奋战在第一线,兢兢业业,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贡献了力量。他经手跑办各项开工许可,迅速完成环评、地灾、土壤污染调查等11份第三方报告,为后续取得可研、初设批复创造条件。他放弃20多个周末休息和寒暑假时间,按照校委工作安排,在施工期发扬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先后上工地、赴机构、跑厂家80余次,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施工、施工图纸优化、预算编制报审、材料认质、检测服务招采等各项工作。目前,党校迁建项目已进入攻坚收尾阶段,李玉新满怀热情,继续投入到接下来的工程验收、物资服务采购及整体搬迁工作中。

6

赵云凤,乐亭县胡家坨镇富各庄村人。幼年的赵云凤5岁丧母,与双目失明的父亲相依为命。舅舅因对她心生怜悯,想要把她过继到自己名下,但她却不舍父亲无人照料而拒绝。赵云凤有着异于常人的坚毅,在她21岁出嫁时,把双目失明的父亲也带到了自己的小家。当时的生活较为窘困,冬季严寒时她让孩子和姥爷住在一屋,并为爷俩燃柴取暖,而自己与丈夫却在另一个屋里仅靠做饭的余温取暖度日。每当收入稍微宽裕些或逢年过节时,赵云凤都为孩子和老人购置新衣新鞋,自己和丈夫常年却是缝补凑合。在丈夫与她的共同关心和体贴下,父亲跟随女儿生活的30多年里,老人的衣服从来都是干净整洁,屋子也没有异味。赵云凤始终用至诚的孝心陪伴和守护着老人,直到父亲安详离世,并把这种精神和意志代代相传。

7

晏亮、张辉、满立华,唐山市公安局汉沽分局交警大队工作人员。年7月5日12时,三名同志在汉沽管理区陡沽村附近巡逻,偶遇一外地群众求助,反映其朋友由于天气炎热,且未采取有效避暑措施,导致中暑昏迷并失去意识,急需送医救治。时间就是生命,三人果断将患者抬上警车,因当时正处于交通高峰时段,医院的途中不同程度堵车。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他们一边用对讲机呼叫并取得沿线正在排堵交警的协助,一边利用车载喊话器指挥前方车辆给予避让,在拥挤的车流中开辟出了一条生命通道,使原本需要30多分钟的路程仅10分钟就将患者护送至救治地点,由于赢取了宝贵时间,患者化险为夷。

8

杨军,玉田县融媒体中心技术部主任。杨军的父母曾为响应祖国号召,举家从北京搬迁到陕西黄土高原的山沟里,父母的品性塑造了杨军的家国情怀。年他由陕西广电设备厂调入玉田县广播电视局,一干就是30年。在工作中,他处事低调,为人厚道,所在的技术部除关联本地电视节目播出外,还承担着央视新闻的转播任务,工作的繁忙也让他对家人常产生愧疚。平常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悉心陪伴母亲,丰富老人家的晚年生活。去年4月妻子因公受伤住院,杨军在身边无微不至悉心照料,让妻子未到“伤筋动骨一百天”便大为好转。在儿子的成长中,杨军用言传身教让孩子看在眼里,疫情防控期间他鼓励儿子参与志愿服务,使孩子的意志得到了磨炼,身心愈发成熟。

9

张顺强,国网曹妃甸区供电公司员工。张顺强从军16年,从部队转业后,他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被选派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协助社区开展各项工作。同时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曾跟随冀东革命史研究会参加慰问老党员、老军人等关爱老兵活动。疫情防控期间,他第一时间到岗,在单位连续工作十多天,曾先后五次捐款,主动跟随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投身保电工作。作为支部委员,他努力提升支部党建工作水平,主动对接社区开展共建。张顺强的家里祖孙三代都是党员,把“对党忠诚、勤劳本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作为家风家训代代传承,弘扬了传统美德、体现了时代精神,将其转化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10

张院红,曹妃甸区九农场刘庄子村卫生室乡医。乡医是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承载着百姓最基本的医疗救助,张院红负责管理的卫生室从一建成就是农场的试点卫生室。村里有一位老人因长期伤病缠身,家中十分拮据,张院红义无反顾为他长时间垫付了七千多元医药费。还有一位68岁的村民曾突发心脏病,由于老伴身体不好,怎么也舍不得两百元的救护车费用执意要第二天再去就诊,张院红怕延误病情就偷偷垫付,医院免费接送了。她所在的卫生室有效发挥了农村医疗卫生防疫战线的第一道堡垒作用,那面“医德高尚心若善,热心似火是家人”的锦旗就是她的真实写照,大妈们亲切地称她“好闺女”。

11

轩德华,玉田县石臼窝镇孟三庄村人。年退休后,轩德华用己之大爱,帮助周边需要办理养老保险认证而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义务照相,还用手机在网上为群众交电费和医疗保险费等余人次。轩德华所在的村庄是一个多人口的大村,村里事务多,忙不过来时就找他帮忙,他从不推辞且不讲报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奉献之心。虽然辛苦,但能为村里服务,他觉得是理所应当,内心充满喜悦。轩德华秉承孝老爱亲的美德,细心照顾患脑出血后遗症的父亲,有时候整夜都不能入睡。父亲卧床三年后离世,妻子又患了重疾,面对生活压力,轩德华承担起了家务农务。他对妻子无微不至,积极寻找治疗方案,最终将妻子由半年的预测生命期延长到两年。两位亲人离去后,轩德华继续用大爱帮助着更多的人。

12

翟建,唐山公交神龙出租汽车公司司机。从业以来,翟建在营运中始终坚持“乘客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热情待客并切实搞好提醒式服务,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获得了乘客和同仁的赞誉与认可。一天,有两位外地大学生在火车站坐上了他的车,“你们好!请问去哪里?”翟建用普通话非常有礼貌地问道,两位大学生感叹他服务用语的规范。一路上彼此间非常愉快,直到下车,两人还在感慨唐山出租车司机确实与众不同。还有一次,翟建在车上拾到了一个档案袋,里面装的全是资料和图纸,他按照资料上的地址通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失主。女乘客万分感动,那份资料是她几年的心血,当即掏出元钱表示感谢,被翟建婉言拒绝。这些平凡而普通的小事,体现了翟建的人格魅力与职业素养。

13

刘璐,路南区惠民道街道惠民园第四社区书记。刘璐一直以办实事、成为居民的“贴心人”为己任。年夏天,连日的降雨使小区出现了房屋漏水和地下室积水情况,居民来到社区进行反映,刘璐及时耐心倾听,第一时间挨家挨户进行现场踏勘后,多次协调各方,及时进行了局部维修,解决了居民的生活大事。近年来,刘璐坚持“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的原则,无论大小事,但凡能当天处理的,她绝不允许拖到第二天。时间一久,她慢慢变成了居民信赖的“家里人”。刘璐说,社区很“小”,它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又很“大”,老百姓的生活起居、吃穿住行,都与它密切相关,只有真心实意为“亲人们”办实事,才能赢得大家的真实口碑。

14

李绍举,芦台经济开发区海北镇小堼村种植户。今年新春佳节之际,致富带头人李绍举出资1万余元为村内残疾人、五保户和80岁以上老人等33人送去了年货和问候,让大家倍感温暖。自年起他连续三年在春节前出资给村里困难群众和老人发放慰问品和生活必需品,总额达4万余元。在年时李绍举成立了家庭农场,注册了农产品品牌。近年来,在他的悉心努力下,农场经营步步壮大,成功不忘桑梓地,致富不忘众乡邻,为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李绍举积极吸纳村内生活困难的村民到自己的农场劳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农民的匠心与情怀。

15

胡景英,滦南县第一中学英语教师。在她带的高三年级中曾有一名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已无父无母,家中只有一个姐姐,爷爷奶奶也都相继去世。开学第一天登记时,胡景英了解到孩子的情况,便开始进行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