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常青
王大山祖祖辈辈居住在一个小山村里,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他没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长大后当了一名环卫工人,领工资和补助时会计让在表格上签上姓名,他不会,就用摁手印代替。
鸡窝里孵出了金凤凰,王大山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校当老师。老伴儿去省城看孙子,王大山退休后自个儿在县城居住。
他看见有人在塑料管绑上海绵,蘸着水在公园大理石地面上练字,非常羡慕。回到家中他自制了一支水笔,翻出儿子用过的字帖,照猫画虎,照着葫芦画瓢,在屋地上画字。尽管不认识这些字,但感觉挺好,既清洁了地面,又锻炼了身体,整天乐此不疲。
有一天上午,老王家突然来了十几个人。有人一一介绍:这位是县委李书记、邵县长、人大赵主任、*协孙主席……领导们个个笑容可掬,平易近人,拉着老王的手问寒问暖,还带来了许多酒肉鱼鸡……
老王从来没见过这阵势,紧张得只是嘿嘿傻笑。他心想:“这是咋的啦?天上怎么突然掉馅饼了?”
当天晚上,老伴儿从省城打来电话,先问吃的什么饭,最近腰疼的老毛病好点不。然后很随意地说了一句:“儿子不当老师了,说是给省领导当秘书了。我没文化,弄不懂儿子究竟干啥,就知道他没早没晚,整天忒忙活。”
宣传部长听说老王喜欢练字,送来了大写字台和宣纸、毛笔、歙砚、墨水等“文房四宝”。一个月后,又送来一摞聘书和证书,分别聘请他担任县书协名誉主席、市书协顾问、省书协理事……。
从此,老王家每天人来人往,热热闹闹。老王由在地上练字改为在纸上画字。隔三差五,头头脑脑和企业老板们来到家中慰问和求“墨宝”。每次都放下不少钱,说是“润笔费”。每个人都留下名片,叮嘱保存好,让儿子回家时看一看。
一天晚上老王去公园里遛弯,身后几个人窃窃私语:“哼,这年头怪事真多,一个大字不识的人,竟然当上了书法家!写的字跟蜘蛛爬似的,还能卖大价钱!要是碰上我,别说一平尺一千多块钱,就是一平方公里一块钱,我都不要!”另一位说:“有的大老板花钱买回去,顺手就扔到垃圾箱里。被别人捡去给老人当卫生纸,据说挺柔软,扯不断,忒吸水。”
听到这些议论,老王就好像一大捆麦子的尖芒刺着后背,非常不舒服。他低着头,红着脸,赶紧溜回家。
一晃有十几天了,老王家不再贵客盈门,“墨宝”也无人问津,显得冷冷清清。
“咋回事呢?”老王百思不得其解。
刚吃完晚饭,老伴就打来电话,说道:“儿子整天伺候的那位省领导出事了,咱们儿子主动要求回学校继续当老师,这回清闲多了。”
王大山如梦方醒,头脑里突然冒出了评书中的一句话——“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
夜深人静时分,他把那一大摞聘书和获奖证书连同头头脑脑们留下的名片扔到蛇皮袋里,装上打火机,向垃圾场走去……
卢常青,河北唐山人。历任县文教局股长,县委组织部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滦南报》社长,镇*委书记,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滦南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已出版《乐亭大鼓鼓词精品选》《古韵新声》《沃土奇葩》等余万字作品,9部作品(与人合作)拍成电影或登上国内国际大舞台,并且多次获大奖。华文原创小说签约作家。
作品经原创作者授权发布,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如需转载或刊用,请与本平台联系。封面插图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运营:《华文原创小说》编辑组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