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说故事滦南县魏营门庄的纠结 [复制链接]

1#

滦南县扒齿港镇,有个村子叫做门庄,村里的杨姓人居多,在过去,他们每逢到县城办事儿,宁可绕道走,也不从紧邻县城的魏营村路过。这是什么原因呢?听了下面这个传说,也就知其一二了。

原来,早在明朝嘉靖年间,门庄村里出了个武功盖世的武将,名叫杨久成。长得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顿餐斗米,力大无穷,两手拎起重百八十斤的石锁,使起来呼呼生风,如玩两只小花篮。只是由于家境贫寒,空有一身好武功无处使用,没有为国家效力的机会。所以,杨久成从青年时起,在家中就以卖白面为生。由于他力气大,别人卖面都是用扁担挑着两只木箱,走村串户的吆喝,而他却用一根盖房的檩子,挑着两口大缸卖面。因为面挑的多,质量又好,所以他的生意特别好,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

一天,杨久成到京城附近去卖面。在路上,他听说京城里正在设擂台比武,选拔武举。为了看热闹,他就挑着两缸面,直接来到擂台下面观看打擂比武。这个擂台已设多日,应擂的一些人,都被武功高超的擂主高大鹏给打下了下来,如再没有人员取胜,这个武举就非他莫属了。此时,又见一个俊俏后生,跳上擂台,去与高大鹏比赛,结果,只进行了三招五式,就被人家踢下台来。杨久成见了,不由自主地长叹一声。他这一叹气不要紧,惊动了台下围观的人们。大家一见这位长得黑不溜秋,往地上一站,不啻一座铁塔。再看旁边的面缸,少说也有四五百斤。人们马上撺掇他到擂台上比试一下。由于年轻气盛,杨久成心血上涌,没有多想,就上了擂台。

台上的高大鹏,眼见武举就要到手,偏偏又来了个黑大个儿,只见他身上沾着白面,赤手空拳,忙问你来做甚?杨久成愣愣的说,前来打你!高大鹏一看这个样子,土头土脑,有啥能耐?干脆就来个先发制人,把他打倒就是了。所以,在杨久成刚刚回答完毕,冷不防就是一脚,妄图把他踢下台去。谁知这一脚,如同踢在了石碑上一样,人家纹丝没动,自己的脚倒像骨折般的疼痛起来。高大鹏心中一惊,后退两步,又挥起拳来,照着杨久成胸前打来。结果仍然如初,人家没动,自己又被弹了回来。这下子高大鹏又惊又怕起来,眼见武举头衔就要到手,却来了这么一个死敌,干脆我下绝招,要他命吧!想完,蓦地从靴子里抽出一把匕首,照着杨久成面门刺来。杨久成一见这小子真不够意思,在紧急当头,往下一缩头,躲过刺来的匕首,站起身形,一腿就把高大鹏踢下台去。也不知怎么那么凑巧,高大鹏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杨久成的面缸之中,等到呲牙咧嘴的出来时,简直成了一个浑身雪白的羊羔。

这个场面实在精彩,台下观众群情激奋,呐喊声响彻云霄。人们争相跑上,把杨久成围了起来。至此,杨久成轻而易举地被监考官选中,中了武举。

杨久成中了武举后,被朝廷派往秦皇岛、山海荧一带镇守边关。由于他镇守边关勇猛无比,屡建战功,捷报接二连三报奏向京城,皇上龙颜大悦,降旨钦赐杨久成为“镇殿将*”,调回京城,殿前伴驾侍君。

杨久成升了朝廷命官,别看许多人为他高兴,但有一个人却是把他恨得直咬牙。谁呀?朝内一个宰辅叫魏叶欣。这个魏叶欣,原籍就在杨久成老家门庄以东10里地的魏营村。按说是地地道道的老乡,可是,他是个怀有野心之人,凭着自己在皇上面前说一不二的权势,在朝内拉帮结伙,施展阴谋诡计,陷害忠良,无恶不作。这个被杨久成打倒的高大鹏,就是他的一个心腹。他打算如果这小子当上武举之后,推荐他执掌*队大权,日后势力强大了,兴许推倒大明江山,自己坐上龙椅。没成想,这么眼见到手的好事儿,被这个老乡给搅和*了,还难怪他恨杨久成?另有一件,就是杨久成知道这个老乡,是个权倾朝野,好事儿不会干,坏事他干绝的万人恨。他来到朝内任职后,一没前去朝拜,二没送礼打点,魏叶欣一见人家根本不勒他,恨得一个劲地跺脚,暗说,好小子,咱们走着瞧!

一天,杨久成接到家书,说是老母病重,无论多忙,也要回去看望一番,不然就难见其面了。杨久成看完后,心急如焚,就要面见皇上,谁知,正在疾走之时,来了宰辅魏叶欣。魏叶欣是个阴险之人,别看心中暗恨杨久成,但他不动声色,今天二人相见,装出一副老乡面容,故意搭讪说话。此时的杨久成,正在着急,见宰辅主动说话,也不得不应付一阵。说话间,杨久成露出回家探母一事,魏叶欣假惺惺的说,你快走吧,我给你和皇上告假。杨久成也是出于紧急,没有多想,就与魏叶欣告别,带着几个士兵,匆匆回家走了。

望着杨久成的背影,魏叶欣冷冷一笑,小子,这下可找着你了!于是,马上来到皇上面前,狠狠地奏了一本,说是杨久成倚功自傲,目无朝廷,私自回家,罪该万死!

这个皇帝,也是个糊涂虫,一听这个,信以为真,不假思索的就传旨,让魏叶欣带领御林*去捉拿杨久成。途中若是不服,可就地斩首。

就这样,魏叶欣风驰电掣的带领20个御林*,直奔京东而来。此时的杨久成眼见着就到来了家门口,村人已经迎了出来,后面魏叶欣也到了面前,马上宣读假拟的圣旨,不容分说,喝令御林*将杨久成斩首。

一代名将杨久成,就这样在奸臣的残害下,死于非命。后来人们都明白了这些都是魏营的魏叶欣所为,恨的各个咬牙切齿,并说,杨姓人永远与魏姓人人结为冤仇,不与来往。此芥蒂一直传了几代人。

当然,随着朝代的变换,时局的发展,两个村的两姓人早于将纠结消除,已不存在冤冤相报的现象。今天写出来,只是做一段历史记忆而已。

张浩洪

谢谢打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