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粉笔无言写春秋滦南教师抗疫故事师德 [复制链接]

1#

:众志成城之下,疫情悄然退去。看到这篇文章,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老师”的普通和伟大,文中描写的是滦南二中教师群体的抗疫故事,更是生动的师德事迹报告,同时也是滦南近六千名教师在不同岗位、以不同形式抗击疫情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名字叫老师,普通到可隐去姓名,伟大到令人动容。他们付出,以爱生如子为前提,以大局当前为担当,以忘我舍家为己任,以家人支持为动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书育人的真谛。他们奉献,倾其所有,以母爱之名,以父爱之责,以父母之琐碎心,为了最真诚最纯粹最无功利色彩的目标:成就学生——他们另外的孩子们,成长成才!向你们致敬!

他们的名字叫老师

疫情悄然来到我们的城市,瞬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3月19日,为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途径,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唐山市区及各县陆续发布管控通知,我县当日全员核酸检测,22日实施封控管理。全县统一行动,学校迅速应对,高一、高二走读生居家线上学习,高三全员,高一、高二住宿生实施封闭管理,我们的校园改变了模样。

余名学生住宿,从教育教学、宿舍管理、食堂就餐到门禁管理,压力空前,怎么办?滦南二中这样办。领导班子靠前指挥,在没有教师公寓、学生宿舍没有空位的情况下,办公室、闲置教室、值班室、活动室应急使用;床铺存量不足怎么办?借用兄弟学校学生上下铺,因陋就简,余名教职工配合封控管理,迅速入住参与学校管理。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平凡而动人的故事,共产*员担当奉献,班爸、班妈呕心管理,年轻教师主动请缨,他们有着不同的面容,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师。

闪光的*徽

她既是学科组长,更是共产*员,当初从班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不是怕苦,更不是怕累,仅仅是因为身体不好,体力不支。当班主任确因家庭困难不能到岗时,没用领导安排,她主动要求,当起了临时班主任,管不了身体是否允许,顾不上到底吃不吃得消。*员就要关键时候挺得住,无需豪言壮语,只要实际行动。

“我是共产*员,我得来。”她承认,她不是一个好妈妈,年疫情期,她只顾着给班里学生上网课,没空管孩子,刚上小学的女儿没有打好基础,成绩一直不理想;年闹疫情,她封闭在学校,把孩子扔给妈妈,看着老师催交作业的信息,她知道这次又耽误了学习,两害相权取其轻,紧要关头,只能委屈自家孩子。

“妈妈,你快回家好吗?”听着孩子近乎哀求的声音,她心软了;想想班里的学生,她只能狠心拒绝。“妈妈72变,变成功了,你就能见到我了;要是变不到家里去,你别着急,好不好。”她只能用善意的谎言安抚年幼的儿子。忙起来,家和孩子早就扔在了脑后。早五点半,晚十点半,一天下来,两万来步,双腿灌了铅般的沉重。而她只是众多*员教师中的一员,坚守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在一线日复一日的坚持,他们不曾退缩。

执着的坚守

他们是教研组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需要,学生需要,五十多岁了,也义无反顾地搬着行李住校了。扔下体弱多病的老母亲无法照料,扔下可爱的小孙子无暇顾及,担心研究生面试的儿子却鞭长莫及,无法帮衬身体不好同样也要上网课的妻子。他们对家人有太多的亏欠,唯独对得起工作,对得起学生。神经衰弱,换了环境睡不着,从不考虑自己,想的是少让工作受干扰,少让学生受损失。

他们是中年正当时,上有老,下有小。这中间,有不孝的女儿,父亲癌症晚期,却无法守护照料;这中间,有狠心的妈妈,只能给予孩子线上的母爱;这中间,有很多初三、高三学段的准家长,管着一个班的学生,扔着自己冲刺阶段的孩子;这中间,有一周孩子的爸爸,孩子术后需要复健,他照样狠心离开了家;这中间,有妻子刚出月子,就扔下妻女住校管班的老师。常言医者仁心,治愈病患;此刻,师者大义,爱生如子。

她拿起画笔,描摹百态;他亮开歌喉,乐声流转;她舞姿婀娜,韵律十足;他稳重高大,体能强健。他是美术老师,他是声乐老师,她是舞蹈老师,他是体育老师,他们既是专业老师,有的还是班主任。美术老师鼓励学生,拿起画笔,抗疫主题受好评;声乐老师组织小合唱,旋律激昂,同声抗疫树信心;舞蹈老师编舞指导,以舞明志,互动团结增勇气;体育老师把紧训练关,高考备考,加强训练提成绩;特长老师,与文化课教师一道,为学生封闭生活添色彩。

无言的付出

“她小女儿有多大?”“五周,五周”,年级主任提起孩子的年龄,是靠着她的妈妈当班主任经历推算出来的。“她从孩子一周半就当,三年班主任了,孩子五周绝对没错。”这种算法很准,但听起来着实让人心疼。

他是代理班主任,没成想,几天的暂管工作却被疫情无限拉长了。他早就不是当年的小伙子,他是学科组长,但早已跨进大龄教师行列。“我还有的是精神头”,他自我调侃着,默默付出着。

他俩是班主任队伍里少有的夫妻档,为啥少见,是因为两口子都当班主任,就很难管孩子。他在高三,她在高二,儿子读高二,同一所学校,一家人有时好几天见不上一面,各忙各的,总也忙不完,却总也累不垮,这份执着大概就是源于对教师这份职业最朴素的坚守吧!

高三年级,大疫之下,备考艰难。当走读学生拉着仓促准备的行李走进了校园,当他们头一次体验集体住宿生活,当新鲜感消失殆尽,不适应、不习惯的情绪逐步浮现,整个年级全员住校,无形增加了班级及年级管理的压力。抓好高三备考工作,管好学生,照顾好老师,一个“难”字,一个“忙“字是最精准的概括。年级主任此刻就是大家长,关键时候稳定了师生情绪,特殊时期扛下了所有困难。

“我们主任刚封校的前两天,就把鞋走破了”,班主任介绍这个情况时,他却腼腆地说,“没有的事,是我的鞋质量不好。”作为年级主任,为了安置老师们入住,他跑上跑下,跑坏了鞋却不肯承认的原因,只是不想显摆自己的功劳。“大家都在干,班主任们其实更辛苦。”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高二年级主任有着另外两个感人的桥段:一个是女儿婚礼当天,还一直惦记学校的工作,多次打电话把想到的,尽其所能的嘱咐给大家;另一个就是后面要讲到的十岁哥哥照顾两岁妹妹的催泪故事。

“谁有困难找我们,我们始终在。”高一年级管理层,是年轻人打天下,三位主任,平均年龄不足四十岁,孩子小,家庭担子重,责任心却超强。三个人全部扎根在一线,其中两位主任都是班主任。对封闭期各位班主任老师的家庭困难了如指掌,对大家的工作亮点如数家珍。三个人拧成一股绳,想得最多的是怎么把工作做实做细,把年级带好带强。他们把时间都放在了学校,把精力都投入在了年级。

率先垂范的班子成员,以服务师生为己任,有家不回,自始至终吃住在学校;综合处室教职工和中层干部坚守岗位,任劳任怨。年近六十,他照样拿着工具跟工人一道,维修床板;妻子身患重病,他甚至没有动过请假的念头;带着儿子住校,她一边忙工作,一边抽空给术后的儿子换药;他哪个岗位有缺口,就出现在哪里,从不挑剔。封闭住校的日子还会继续,他们自律着,坚持着。

青年的担当

他是90后新生代教师,与年长的老教师比起来,还略显稚嫩,“要是信得过,让我来当代理班主任吧!”教学上,他精选课件,替教研组长减担子;管班级,只要学生在教室上网课,他就一头扎在班里。果真是优秀不分年龄,付出不问收获。

她们是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教师,准确讲,她们应该算是一群爱做梦的孩子,大一点的90尾,小一点的00后,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有足够的敬业精神。“我们年轻,没有家庭负担,学校需要,我们一定坚持到底。”七位年轻教师,一边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教书;一边参与班级管理,强本领。年纪轻轻,却不骄不躁,赓续教育初心,传承师者精神,她们用行动证明:我虽年轻,但我能行。

她是在疫情期递交入*申请书的年轻教师,工作中任劳任怨,教学上精进努力,她的想法很简单,教师的工作虽辛苦,越是困难,大家越能忍耐坚持,无私奉献,申请入*就是要向前辈学习;疫情面前,*在,战“疫”的底气在,*员教师的表率作用在,申请入*就是想成为这个先进组织中的一员,让自己不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更优秀。

温暖的力量

公婆都是退休老师,严谨了一辈子,认真了一辈子,得知疫情封闭管理的消息,老人主动担起了照顾孙子孙女的责任,“放心去学校吧,有我们呢!”是啊,疫情期,老师就是学生最大的依靠,老师在,教学在,管理在,家长才更放心。“不用惦记孩子,他们想你了,哭闹几次就好了,千万不能耽误学校的工作,不能耽误班里的孩子”,婆婆这样说。感谢父母,担负了所有的苦累。

“儿子咋样,听不听话,学不学习?”他是爸爸,在青春期儿子的眼里,他就是权威,在疫情封闭住校的这段日子里,他最担心的是自己不在家,妻子管不了,孩子网课学习一塌糊涂。每次打电话问起,妻子虽然满肚子苦水,却总是搪塞着说:“没事的,还行,学习不差这一天两天的,安心教你的书吧”。感谢妻子,扛下了家庭的责任。

她是家里的“顶梁柱”,照顾瘫痪多年的公公,家里家外一把手,丈夫一句,“去吧,有我呢”,她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学生身边。

她是老大姐,学科能力过硬,家庭负担很重。公婆90多岁高龄了,丈夫在抗疫一线,她自己颈椎、腰椎都有毛病,“多住进一个人,学生就多一份踏实。”感谢家人,无怨无悔地支持。

术后还没恢复,在家静养上网课理所当然,她却选择了封闭住校。谁也不是铁打的,老师也不例外,一天下来,浑身酸痛;背着同事,她偷偷抹过眼泪;第二天强打起精神,面对学生又变得生龙活虎起来。最后一个感谢,献给他们,同心同向,结伴而行,真实而有力量。

老师的孩子

写疫情期的老师,写老师这个群体,我们不得不说说那些让人“羡慕”的老师的孩子。“父母当老师,懂教育,这样的孩子差不了”,这应该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共识。在疫情封闭的日子,我们看到了很多让人心疼的老师的孩子。

她的妈妈是老师,管她们的时候少,在学校忙的时候多。要封校了,因为孩子没人照顾,妈妈们只能带着她们来住校。妈妈要上课,要看自习,要给学生辅导,要找学生谈心,妈妈太忙了,也太累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疼,为了给妈妈分忧,大女儿不怕中断网课学习,想方设法把粘着妈妈的妹妹拴在身边,叮嘱着:“妈妈不光有咱们两个孩子,她还有那么多学生,工作不能耽误”,虽然每次妹妹总是似懂非懂。

他是大哥,他是小弟,他们的妈妈是特长班的班主任,学生专业学习刚刚结束,文化补习到了最关键时刻。爸爸在一线抗疫,回不了家,他和弟弟被妈妈一块带到学校。他在上小学,平常上网课;弟弟的生活相对更丰富一点,要么白天去教学楼前的小池塘去捞鱼,要么找些废纸画画涂颜色,太闹腾的时候妈妈扔下一个手机给他看动画,住校以来妈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吵,要听话”。

他们是加在一起还不够十二岁的两个孩子,爸爸妈妈都是老师,封闭在两所学校。大的是哥哥,十岁;小的是妹妹,不足两周。爷爷奶奶过不来,十岁的哥哥当起了家。最艰苦的时候,哥哥靠着爸妈提前囤好的方便面、面包和鲜奶,边上网课,边给妹妹做三餐。“爸爸,快让妈妈回家吧,哥哥不会给我梳小辫儿。”孩子的心愿简单得让我们心疼。领导关照,妈妈回家线上教学,边工作边照看孩子,全力支持丈夫工作。

这样的故事,真实而揪心;这样的爸妈,在我们的封校大*中太过常见。哪个妈妈不疼孩子,哪个爸爸不爱儿女,这些孩子,因为疫情,因为爸妈职业的特殊性,尝尽等待的滋味,过早地历练成长。

他们的名字

这篇从头至尾未见姓名的文章,讲的是滦南二中教师疫情期的工作和生活,是动人的抗疫故事,更是他们的师德事迹。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的年级主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不愿透露姓名,她们热爱学生,疼爱孩子;他们低调朴实,不肆宣扬;他们乐业爱生,无私奉献。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老师这个神圣的名字;他们传递爱,教学生懂得爱,给予爱。

疫情已然散去,大家的生活逐渐恢复原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考验了人性,也检验着品格。祈愿健康,祈愿安宁,感恩遇见,感谢理解!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您,能走近老师,了解真实的他们,了解他们这个群体,了解他们工作背后的艰辛,了解他们为了这份普通职业一直在做着怎样的努力!

来源:滦南县教育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